Archive for 4月, 2007

第一次博儿

星期四, 4月 26th, 2007
  
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注册一个博儿,现在不管是报纸上还是网上或者电视里铺天盖天都是在说博客的事儿,所以当下年青人--我也跟着注了一个,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现实社会的儿女情愁、写我家宝贝成长经历……
  总之想到哪写哪吧!
 

嗨!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您光临我的BLOG

星期四, 4月 19th, 2007

  我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你“常过来看看”,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共同的心灵家园,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我会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你分享,也希望你能够记住我的
BLOG地址,像老朋友一样经常过来做客——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特别希望能通过你,让我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拥有所有博客知识和维护技巧的博客帮助站吧:http://blog.sina.com.cn/help/ :)

  我的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1289170307

儿童的性情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儿童的性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总是动个不停,很忙,很急,精力旺盛,很难安静。第二种类型,属于思考型,性格忧郁,总担心这样、又担心那样。第三种类型,很喜欢吃,对生活很讲究而且很享受,吃一条香蕉就像已经上了天堂那么快乐了。第四种类型,很活跃、快乐。
      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有正面、负面,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顺势引导。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有活力、精力与智慧,很开朗,总是不停地说话,若是开Party就一定要邀请这种类型的孩子参加,因为他们很会在Party上搞气氛。他们脾气大,固执,专制,但是经常是做过就忘了,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应该多安排工作给他,特别是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不断地帮忙,以磨练他的性情,否则一闲下来他就会开始破坏、捣乱。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一般都能成为很好的领导、组织者。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敏感、忧郁,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躲在角落里,她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今天John表现太差了,被老师批评、捣乱、把黑板弄得一团糟……今天老师也不好……”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会伤心地哭三天,并永远都记得你曾打过她。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关注,观察力强,观察得很细微,记忆力强,具有诗人的特质,将来会是很好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或诗人。
    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很懒散,很会享受,很容易满足,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美好了,不会有太多要求了!总是乐呵呵的,很有耐心。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还在乐呵呵地傻笑,不知发生什么事,再打,还笑,再打再打,被打很多次后才会觉得伤心。长大后适合做官(很官僚那种,上班时,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满足),将来会成为非常好的爸爸、妈妈或老师。

儿童的性情(华福德培训)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儿童的性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总是动个不停,很忙,很急,精力旺盛,很难安静。第二种类型,属于思考型,性格忧郁,总担心这样、又担心那样。第三种类型,很喜欢吃,对生活很讲究而且很享受,吃一条香蕉就像已经上了天堂那么快乐了。第四种类型,很活跃、快乐。
      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有正面、负面,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顺势引导。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有活力、精力与智慧,很开朗,总是不停地说话,若是开Party就一定要邀请这种类型的孩子参加,因为他们很会在Party上搞气氛。他们脾气大,固执,专制,但是经常是做过就忘了,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应该多安排工作给他,特别是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不断地帮忙,以磨练他的性情,否则一闲下来他就会开始破坏、捣乱。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一般都能成为很好的领导、组织者。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敏感、忧郁,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躲在角落里,她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今天John表现太差了,被老师批评、捣乱、把黑板弄得一团糟……今天老师也不好……”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会伤心地哭三天,并永远都记得你曾打过她。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关注,观察力强,观察得很细微,记忆力强,具有诗人的特质,将来会是很好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或诗人。
    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很懒散,很会享受,很容易满足,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美好了,不会有太多要求了!总是乐呵呵的,很有耐心。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还在乐呵呵地傻笑,不知发生什么事,再打,还笑,再打再打,被打很多次后才会觉得伤心。长大后适合做官(很官僚那种,上班时,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满足),将来会成为非常好的爸爸、妈妈或老师。

华福德培训笔记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d.php?tid=15527&extra=page%3D1 

0-3岁 什么是“长大了”?“长大了”意味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个更高的“我”控制我们的行为。在幼年时,孩子的自我并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身体里,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逐渐地融入自我,慢慢地能把握住自己。孩子成长都有里程碑,在这个点上,孩子会有明显变化,不能逃避和遗漏。 从受孕那一刻开始,母亲的情况、状态、选择,以及母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出生的方式的选择,在家还是医院生产,经过产道的自然生产还是剖腹生产;哺乳的方式,妈妈亲自哺乳还是交给奶妈哺乳,或者是人工哺乳,都随时随地影响着婴儿。 小婴儿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世界,3个月时会翻身、抬头,对周围感兴趣。 爬,×交叉时,“我”进入了,许多孩子由于被过度保护,没有经历爬行期而直接开始学走,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来自于”爬”的缺失,不过在以后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弥补:经常做×交叉练习(如左右甩手走正步、音韵舞的∽,注:我觉得扭秧歌也类似),×交叉练习能帮助左右脑联系,集中注意力就是发现自我。 1岁时能够直立、走路也是重要的里程碑,行走的平衡过程就是“我”的逐渐展现,让孩子使用学步机、过早的儿童杠杆、学步绳都是让“我”进入的障碍。 1岁半时是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这时需要成人使用清晰的语言成为婴儿模仿的榜样,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多对孩子说话,不要用儿语。 直立行走让双手得到了自由,手作为肢体语言用于表达,婴儿渴望表达他的感受,当手的表达不能满足时,出现了语言,语言来自于走路;而当从单个的语音到两个单词以上的发音,就融入了婴儿的思考,思考从语言开始。所以孩子的发展规律应是:运动—感受—思考。正常的应该是走路先于说话,有些孩子出现语言问题可能就来源于早年走得不够,动得太少。 2岁时开始说“我要…”或者是“我不要…”,这是西方说的魔鬼年龄,进入了固执期,这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说明第一次认识到真正的“我”,每一次说“我”或“我不”,都是在强化自我的存在,是对自己身份的认证,如果家长加以打击,孩子内在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个阶段,一般有六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压制,15岁时可能重演,孩子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我,那个时候的破坏力量更强大,情况更糟糕。

3岁时意识到“我”在这里,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自由地玩耍,这时需要适当的玩具,是进幼儿园的成熟时机,这个阶段虽然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但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3-5岁是幻想与想象的黄金时期,就像飘在空中一样,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她的工作就是玩,纯粹的玩。让她吃饭,她会说“我正在忙着呢”,正忙着玩。玩具应是未完成的材料,一块布,可以是娃娃,可以是吃的东西,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个时候孩子是在对生活的体验、自然的体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中进行的模仿和吸收的,内在越丰富,越能够在发展中创造出思考的能力。
4-4岁半,喜欢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喜欢和人交流,社会性增强,小朋友之间喜欢交换玩具,有一些协商啊、讨论啊之类的交往。
5-7岁,进入“微型青春期”,有点类似12岁那个阶段,不知道该玩什么,总觉得什么都无聊,以前好玩的可以是任意东西的布,此时认为:“不就是一块布嘛”,没意思透了,幻想的快乐离开了,看到了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充满了破坏感,可能持续2-3个星期或5-6个月。这个时候的孩子爱在一起交谈、喜欢批评别人。如果说3-5岁时感到一切都很好,生活在幻想的快乐王国,5-6岁时就没安全感,感受到“我”与周围世界的分立与界限。当度过这段时间后,幻想就会发展为想象力,想象力不同于幻想,它是先有这种想法然后再去找载体,可以在谈话中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去实现它。她可能会告诉你,她想做什么事,谁做这样,谁做那样,最后可能完成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这时的孩子渴望做现实中真正的事情:缝纫、木工、烹饪、园艺等等,不再满足于“过家家”等这些她们认为小孩子做的事情。
7岁进入换牙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这是思考能力发展的标志,伴随着换牙,腿更长了,更瘦了,准备进入学校参加一年级的学习。 

小孩子不可以看电视

星期六, 4月 14th, 2007

两岁以前的孩子不能看电视!华德福教育主张孩子9岁以前不应该看电视.

我在中学任教,据我校对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孩子所做的调查,他们都在幼年看了过多电视。

孩子在工作中建立意志,产生专注力,而电视带来的强视觉刺激,让大脑处于目不暇给、被动接受的状态,它耽误大脑主动建构意志。

美国研究学习障碍的小组发现,在低幼阶段,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与运动和自由玩耍相联系的,爬树、从山坡上滚下来,活动手指.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
研究还表明,低幼阶段的孩子使用电视和电脑,对他们的学习是具有破坏性和毁来性的。然而,电视、电脑入侵孩子们的情况很严重了,美国儿科协会宣布:2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能看电视和电脑,5岁后可接触,但建议最好9岁以后才有限度地接触。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会导致神经紊乱,是对大脑的破坏。

没了

星期一, 4月 9th, 2007

阿蛮会说这个词很久了,而且她相当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没人记得是谁教会了她这个词,更没人记得她怎么会给这个词配上了优美而恰如其分的动作—-两手一伸,两个小手随着也伸展开来,怎么看怎么象在表演一朵正在开的花。

抱着奶瓶喝啊喝,慢慢奶瓶歪到一边,她喝不出来,便张开嘴巴,拿出奶嘴,嘴里嘟囔一句,没了!

两个小手捧着自己的小碗喝粥,一口气喝完,放下碗,没了!

电视正在放着,阿蛮拿着遥控器随便按,一下子按到关键,电视被关了,她两手一伸,看着你,没了!

和蛮妈在床上打滚,摘了妈妈的眼镜随手就扔到床头和墙壁的缝隙,扔了也就扔了,还要低头做焦急寻找状,回头给你两手一伸,没!没了!

垃圾

星期一, 4月 9th, 2007

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一个捡垃圾的疯狂时期,阿蛮目前正处于这个垃圾敏感期。在外面就不说了,蛮妈眼中的美好的事物,比如花花草草的,阿蛮都不大感兴趣,唯对别人丢的烟头了,吸管了,纸片了之类正宗的垃圾非常有兴趣,虽蛮妈蛮奶奶屡屡教导,日日灌输脏的概念,然而却收效甚微。蛮妈由她去了,每每出门带个手绢,常给她擦擦就是。不过,偶尔听到路人善意提醒,还是会非常不好意思(疆界不清)。更让蛮妈冒汗的是有次带阿蛮,她弯腰捡了个小东西立刻就填嘴巴了,远看着像是小石子。蛮妈还没着急呢,一个路过的妈妈随着阿蛮的一系列东西啊呀呀一连声的尖叫,直叫得蛮妈头皮发麻。本来还镇定的呢,被尖叫声搞得逼迫阿蛮吐出嘴里的东西时,接着她吐东西的手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在家里客厅和厨房的垃圾桶也是阿蛮的最爱。厨房的那个因为奶奶管的严,阿蛮虽贼心不死,却没能得手过,客厅的就不一样了。老早前阿蛮就掏来掏去,甚而至于把里面的袋子拿掉,直接将筐套在自己脑袋上。有一次,阿蛮又在地板上捡了点饭粒之类的垃圾,还屁颠屁颠送到蛮妈眼前,蛮妈抑制住恶心的冲动,温柔的说,这是垃圾,阿蛮,丢到垃圾桶里去宝贝!嘿,阿蛮还真听话,又屁颠屁颠的冲到垃圾桶旁边,把手里的宝贝垃圾毫不留情的丢到了里面。蛮妈真欣慰啊,本来还怀疑她会舍不得丢呢。以后在家里就好办多了,大到她用了一夜的尿不湿,小到地板上的她能捡起来的一粒微尘,蛮妈总能每天找到很多垃圾让阿蛮来丢。阿蛮也非常愉快而略带骄傲的总能圆满完成任务。

读书

星期三, 4月 4th, 2007

阿蛮百天的时候蛮妈和蛮爸就给她买了书了。是那种硬板子的书,里面的色彩美极了。阿蛮对她的新书爱不释口,一看见就流口水。

蛮姥姥来的的时候,阿蛮快5个月了,有一阵蛮妈每晚睡前都跟阿蛮讲她的一本故事书(小豹子和蝴蝶的故事),还中英文双语讲述呢。阿蛮能否听懂很难说,不过,每天蛮妈把书拿出来放在床上的时候她都很兴奋。如此讲了有快一个月(至少两个星期),蛮妈终于忍受不了了,单方面中断了这个节目。阿蛮倒也没有意见。若干个月之后,蛮妈发现阿蛮对小老虎,小豹子和蝴蝶之类的图案非常感兴趣,每次见到都兴奋地指着嗷嗷叫,隐隐觉得这就是那时讲故事的功劳了吧。
后来,蛮妈办了社区儿童图书馆的借书证,阿蛮的读书生活才真正开始了。说起新加坡的社区图书馆,真是不得不多赞几句。里面跟个幼儿园似的,除了没有玩具。墙上,柱子上都是卡通画,除了高高矮矮分类不同的各色图书,还有几张矮桌子和相配的矮椅子,就像小矮人的家具一样。蛮妈坐着都觉得满舒服,可惜小人坐在椅子上脚还够不着地面。不过,即便如此,阿蛮也喜欢坐在椅子上。各种的书,有小到巴掌大的,有大到比杂志还大一倍的,英文的,马来文的,印度文的还有中文的。内容有传统的童话故事,有看图识字(字母),有学习颜色,数量,日常用品的,还有科普读物,甚至蛮妈还看过一本厚达450页的圣经(当然,里面大量的画,每页只有一句话,要不蛮妈才不敢看呢)。
为了培养阿蛮的读书热情,也同时学习知识,爱学习的蛮妈一开始借过不少科普类的读物,比如讲熊的种类,习性,繁殖,湿地的植被,动物分布之类的。后来因为内容艰深(可知蛮妈的虚假学习热情),多数翻番就还了。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蛮妈还借过名画鉴赏之类的书,可惜看完还是无法领悟毕加索的妙处,同时还要担心阿蛮的野蛮操作(那些书都是软页的),后来再也不借了。之后,蛮妈总是借硬版书了。学习色彩,对照日常生活用品,动物之类的。不过,阿蛮除了对书里有小狗小猫小鱼小鸟之类的有兴趣外,其他一律忽视。一喊她看书,她就翻翻翻,翻到一张有狗的,喜笑颜开,用手指给你看,嘴里汪汪汪叫几声,等你夸了她,立刻走人。看来,现在培养她爱书为时尚早吧,蛮妈安慰自己。
过年之后,蛮妈随便给她借了套小熊的书。没想到,阿蛮对其中的一本超感兴趣。那是讲小熊一家的,熊奶奶作面包,熊爷爷做碗,熊叔叔钓鱼,等等等。蛮妈每次给她一页一页的讲,她都不捣乱,很认真的看和听,还时不时指指画里的小东西让蛮妈叫出名称。这本书让她学会的一个词是打鼓,虽然她的发音不是打鼓,而是打更。那是两个熊表弟和熊表妹在打鼓,阿蛮每次看到这一页都很激动,学着做打鼓的样子,嘴里喊着,打更打更打更!蛮妈看那架势总有抑制不住要给她买个鼓的冲动。有一次蛮妈又在给阿蛮讲这个书的时候,讲到熊奶奶做面包,阿蛮没有指画里的面包,而是指了指厨房,蛮妈楞了一下立即醒悟,“哦,蛮奶奶在厨房做饭!”,阿蛮想说的话被猜中,非常高兴,使劲的点点头,嗯嗯嗯。蛮妈立即表扬了她,阿蛮顺杆爬的给自己鼓掌。也许是因为这本书让她学会了新词?受到了赞扬?阿蛮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让蛮妈讲一遍。蛮妈希望她的爱书热情这个时候开始被培养出来。

心 灵 池 塘 (李跃儿在一个有关争论“读经”运动的帖子中的发言)

星期三, 4月 4th, 2007

       搞这种教育的人刚一开始时拥有了活泼、积极进取、灵性、感受力等,就基本符合可培训的条件了,但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会毫无避免地承受心理和人格的考验。巴学园曾有一个老师,看上去美好而温柔,教育感觉极好,当她在理论和实践上升到一定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时,我们和她自己都发现,她童年的生活给她造就的心理与人格状态使她无法在这样的教育领域里再走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已成为那种拼命地将污水放进自己心灵池塘的人。

       我曾经给她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池塘,刚生下来时,每个人的池塘都是清澈的,由于童年生活的无法选择,使得池塘的主人形成了两种走向:

       一种是时刻保护池塘的清澈,绝不让污水流进,如果有污水流进,一定及时排出,使自己的池塘始终清澈并散发出甜美的气息。人们喜欢到这样的池塘边散步。由于池塘被赏识,池塘主人因此也会获得极大鼓舞,这种鼓舞会成为心理力量,使他(她)更加热爱生活在池塘边的人们。

       另一种类型,他(她)们似乎专门要将污水放进池塘,比如刻薄地寻找他人的不是,这些不是被找到后他(她)就会生气,生气使他(她)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使他(她)产生怨恨;怨恨就是污水,任何靠近他(她)的人都会被熏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会因为受不了而逃离,去寻找另外一块清澈的池塘,以至受其离开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会争相逃离。这类池塘的主人因为群体对他(她)的遗弃和不满,会更加不舒服,而且会反复思考造成不舒服不原因,大都将原因归结到那些不满的人身上,使他(她)的心灵池塘变得更加污浊,并长久留存。在他(她)承受不了孤独的时候,他(她)会再靠近人群,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如果这种人多了,世界上能够供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场地就会变少,渐渐地,人群就会变成苦难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诅咒污染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污水池。恶性循环,我们就会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

       如我们看到的许多论坛,一开始平和美好,父母们在一起本着学习而不是表现的精神,亲切地讨论和聊天,轻松自然,充满阳光。每个人都爱护他人,注意感受他们的心灵,回应他人的需求,经营美好的友谊。直到有一天,某个有心理、情绪甚至人格问题的人出现了,他(她)利用网上这块阵地发泄自己由不愉快和不舒服带来的情绪,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孩子、什么是好的教育,或对这些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加上他们较为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问题,无法将“事情”和“人”分开,又因为不断遭受反击的原因,他们不断怨声载道。很快,有一部分同类人或者因为还未入门不明真相的人便与他们聚在一起了,而互相支持和吹捧,去“迫害”那些他们所不喜欢但本质上比他们高出一筹的人。网络对于前一类人的价值要比后一类人的价值重要了许多,因为网络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还因为他们在心灵感受方面先天不足,所以就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去体察大家的不满,无法像真实世界那样体验到人群的离开。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网上骨干力量渐渐不再开口,新来的又不了解情况而被挟裹着共同在做污染工作。

       我们看到,许多好的育儿网大都是被这样毁掉的。就我和胡子的眼界所见到的,目前没有一个能够让我们感到满意的育儿网站。原因大概就是这样。不是中国人集体弱智,而是——只要是网站论坛,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经历一次次被污染、一次次被毁掉的战争。

      目前,我们的论坛正在经受这样一个时期,能否经受得住不被毁掉,要看爱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的努力程度。

       这是一个现代教育论坛,这里的人们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讨论正确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方法上面,而成熟的和好的,有一个标志,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儿童,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注重于儿童自我精神形式的建构,这些帮助内容包括:

       一、为儿童准备认识这个世界的材料和环境;

       二、为儿童准备能够懂得并能理解他们的成人,这些成人所成长起来的能力能够培养出一个幸福快乐成长到老的人,而不是把他送进理想的大学就算完成了任务的成人,如果一个人能达到轻松地学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机会,他必须获得以下的精神内涵:

        1、在自己精神护理获得满足之后,去感受和体谅别人。

        2、顺从和遵守人群原则。

        3、热爱世界,热爱人。

        4、很好的自律能力。

        5、适合于生存的智慧。

        6、能够将智慧实施的意志力。

        等等……

       而这一切,都是现代教育所关注并努力要达到的。中国的传统教育被发现缺少这些内涵之时,人们都在努力寻找。而我们发现,被西方发达国家证明并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这种尊重于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也是成功(起码目前是这样)。我们同时认为,目前兴起的读经运动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既然这个网是现代教育论坛,它的功能是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论坛上我们不欢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讨论,比如读经(这与宽容不宽容没有关系)。

       另外,这个网是一个美好而温馨的精神田园,供大家累了到这里休息,渴了到这里饮水,这里不欢迎那些带有个人欲望的斗争。如果谁发帖是为了给个人争取面子,或者争一席什么样的地位,那请你最好离开这里,因为,或许你在这里无法成功,或许你成功了,这个论坛也就被毁掉了。

       请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集体起来保护美好的东西,保护这片美好的池塘。

       无论是带自己孩子、还是搞教育实体,或者在这里发帖,最终都是一种心理和人格的展示,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李跃儿
                                                                                                                    发表于 20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