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经验交流’ Category

(ZT)从恐惧的来源看孩子的心理成长

星期一, 1月 2nd, 2012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617342.html

这个世界上,人都是有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是人了。

这里说所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其实所有问题的类型都可以归结到心理感受。比如你的问题是挣钱太少,工作没有热情,或者是家庭矛盾,这些最终还是源自 你的感受。那么我们的心理问题又是从何而来的呐?一个胎儿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与妈妈的状态产生了关联,并建立自己的问题;比如妈妈情绪不好,胎儿的大 脑发育就会收到影响,孩子先天的性格机会比较偏激;如果妈妈对孩子的出生没有做好准备,或者不接受这个胎儿,那么孩子生下来性格中就会有天生的自卑感。我 们说“问题”是伴着人从胎儿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而问题的来源就是人从一种“环境”转换到另外一种不熟悉的“环境”,进而激发了你自身的防卫机能,同时内 心产生了自卑感,或者说恐惧感,这些自卑和恐惧的感受造成了你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冲突及“问题”。人是在不断克服自卑感的情况下成长的,也是在不断战胜恐惧 感地状态下成熟的。而我们经常说的内心矛盾冲突也是有这些自卑感和恐惧感所引发的,如果你没有了内心的冲突,原因是你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些自卑感和恐惧感。

(更多…)

炖燕窝

星期二, 5月 27th, 2008

老是忘记,写下来

下图是炖盅,也可以用电炖盅

1. 取半两燕窝(盒装的一般是一两),放入适量的水(刚没过燕窝即可)浸泡3小时左右(泡涨),如有杂质,可以去除。

2. 炖盅隔水炖45分钟,可以加方糖(按自己口味)。简易的方法是锅里放适量水,放上铁支架,把炖盅放在支架上炖。

3.完毕后在室温下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放冰箱,早晚各一小汤匙,2周内吃完。

上面浸泡和炖的时间是经验值,基本上没问题,可以再优化。

在唤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ZT)

星期二, 5月 6th, 2008

孩子投入工作时不应唤醒,
  孩子投入工和时时,成人千万不要去指导,我们所需要的只需静静地,不被孩子觉察地去关注就可以

不应用表扬去唤醒孩子
 这样会使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表扬上而非自身的探索上

不应用批评去唤醒孩子
 在孩子做有价值的探索时,不要以否定批评的方式去唤醒孩子

孩子处在想象阶段,不要进行概念的唤醒,否则孩子的感受会受到挫伤。

大李举例:
  幼儿园来了个成人,一个孩子走过了过来,拿起一根木棍,对她说:我一吹我手里笛子,你就走过来,好吗?成人说:可是你没有笛子啊?孩子说:你看到我一吹笛子,你就走过来。成人又说,你手里是木棍,不是笛子。

  成人用正确的概念想去唤醒孩子的想象,结果是孩子非常生气,其实他知道是木棍,这个时候,他不需要成人给他正确的笛子概念,他在发展社会关系,他在和这个成长进行人际交往。认可他的想象,会使孩子的自我认知得到发展。

  孩子需要想象的境界,它可以为人性的丰富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打开了充满灵性、充满温情和充满阳光的内心世界.

蛮爸,看到这个,你是否会反思昨天晚上阿蛮从你手心吃那不存在的糖的时候,你的过于理性的回答呢?

对宝宝不爱做的事要讲方法

星期五, 3月 21st, 2008

转自《母婴世界》

小区里的年轻妈妈真不少,大家每个月总要抽空凑在一起开个茶话会,话题千变万化,但到了最后难免回到宝宝身上来。这不,今天让大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就是如何应对宝宝最不愿做的事情。母子过招,每个妈妈都有自己拿手的一套,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回去后就能大显身手了!

  宝宝出招1:不愿洗澡

  妈妈支招:

  *让宝宝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把洗澡当作每天必做的事情。

  *控制好房间和洗澡水的温度很重要,宝宝要是觉得太冷或太热,当然就会闹别扭了。

  *在澡盆里放一两个小玩具,也很管用。对大一点的孩子,鼓励他自己洗就能调动他洗澡的积极性。

  * 对于不喜欢用澡盆的宝宝,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淋浴,记得脚下放上防滑垫哦。

  宝宝出招2:不愿洗头

  妈妈支招:

  *宝宝不爱洗头,很多时候是怕脏水流进他的眼睛和耳朵,妈妈在给宝宝洗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无刺激性的香波。

  *把宝宝仰天抱在腿上,让他拿住一块干毛巾捂住眼睛,自己挡住流下来的脏水。

  *别把宝宝当作一个脏瓶子,洗的时候一本正经默不作声。妈妈应该一边给宝宝洗头,一边和宝宝说话、讲故事什么的,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增加你们的感情交流,让洗头成为一项亲子活动。 (更多…)

锁定键盘的小软件

星期一, 3月 3rd, 2008

擦键盘,鼠标的时候用得到,也可以放心让宝宝玩电脑了

网页  

http://www.donationcoder.com/Software/
Skrommel/index.html#ToddlerTrap

下载

儿童的性情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儿童的性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总是动个不停,很忙,很急,精力旺盛,很难安静。第二种类型,属于思考型,性格忧郁,总担心这样、又担心那样。第三种类型,很喜欢吃,对生活很讲究而且很享受,吃一条香蕉就像已经上了天堂那么快乐了。第四种类型,很活跃、快乐。
      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有正面、负面,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顺势引导。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有活力、精力与智慧,很开朗,总是不停地说话,若是开Party就一定要邀请这种类型的孩子参加,因为他们很会在Party上搞气氛。他们脾气大,固执,专制,但是经常是做过就忘了,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应该多安排工作给他,特别是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不断地帮忙,以磨练他的性情,否则一闲下来他就会开始破坏、捣乱。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一般都能成为很好的领导、组织者。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敏感、忧郁,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躲在角落里,她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今天John表现太差了,被老师批评、捣乱、把黑板弄得一团糟……今天老师也不好……”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会伤心地哭三天,并永远都记得你曾打过她。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关注,观察力强,观察得很细微,记忆力强,具有诗人的特质,将来会是很好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或诗人。
    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很懒散,很会享受,很容易满足,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美好了,不会有太多要求了!总是乐呵呵的,很有耐心。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还在乐呵呵地傻笑,不知发生什么事,再打,还笑,再打再打,被打很多次后才会觉得伤心。长大后适合做官(很官僚那种,上班时,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满足),将来会成为非常好的爸爸、妈妈或老师。

儿童的性情(华福德培训)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儿童的性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总是动个不停,很忙,很急,精力旺盛,很难安静。第二种类型,属于思考型,性格忧郁,总担心这样、又担心那样。第三种类型,很喜欢吃,对生活很讲究而且很享受,吃一条香蕉就像已经上了天堂那么快乐了。第四种类型,很活跃、快乐。
      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有正面、负面,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顺势引导。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有活力、精力与智慧,很开朗,总是不停地说话,若是开Party就一定要邀请这种类型的孩子参加,因为他们很会在Party上搞气氛。他们脾气大,固执,专制,但是经常是做过就忘了,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应该多安排工作给他,特别是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不断地帮忙,以磨练他的性情,否则一闲下来他就会开始破坏、捣乱。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一般都能成为很好的领导、组织者。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敏感、忧郁,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躲在角落里,她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今天John表现太差了,被老师批评、捣乱、把黑板弄得一团糟……今天老师也不好……”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会伤心地哭三天,并永远都记得你曾打过她。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关注,观察力强,观察得很细微,记忆力强,具有诗人的特质,将来会是很好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或诗人。
    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很懒散,很会享受,很容易满足,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美好了,不会有太多要求了!总是乐呵呵的,很有耐心。若是谁打了她一下,她还在乐呵呵地傻笑,不知发生什么事,再打,还笑,再打再打,被打很多次后才会觉得伤心。长大后适合做官(很官僚那种,上班时,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满足),将来会成为非常好的爸爸、妈妈或老师。

华福德培训笔记

星期日, 4月 15th, 2007

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d.php?tid=15527&extra=page%3D1 

0-3岁 什么是“长大了”?“长大了”意味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个更高的“我”控制我们的行为。在幼年时,孩子的自我并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身体里,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逐渐地融入自我,慢慢地能把握住自己。孩子成长都有里程碑,在这个点上,孩子会有明显变化,不能逃避和遗漏。 从受孕那一刻开始,母亲的情况、状态、选择,以及母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出生的方式的选择,在家还是医院生产,经过产道的自然生产还是剖腹生产;哺乳的方式,妈妈亲自哺乳还是交给奶妈哺乳,或者是人工哺乳,都随时随地影响着婴儿。 小婴儿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世界,3个月时会翻身、抬头,对周围感兴趣。 爬,×交叉时,“我”进入了,许多孩子由于被过度保护,没有经历爬行期而直接开始学走,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来自于”爬”的缺失,不过在以后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弥补:经常做×交叉练习(如左右甩手走正步、音韵舞的∽,注:我觉得扭秧歌也类似),×交叉练习能帮助左右脑联系,集中注意力就是发现自我。 1岁时能够直立、走路也是重要的里程碑,行走的平衡过程就是“我”的逐渐展现,让孩子使用学步机、过早的儿童杠杆、学步绳都是让“我”进入的障碍。 1岁半时是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这时需要成人使用清晰的语言成为婴儿模仿的榜样,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多对孩子说话,不要用儿语。 直立行走让双手得到了自由,手作为肢体语言用于表达,婴儿渴望表达他的感受,当手的表达不能满足时,出现了语言,语言来自于走路;而当从单个的语音到两个单词以上的发音,就融入了婴儿的思考,思考从语言开始。所以孩子的发展规律应是:运动—感受—思考。正常的应该是走路先于说话,有些孩子出现语言问题可能就来源于早年走得不够,动得太少。 2岁时开始说“我要…”或者是“我不要…”,这是西方说的魔鬼年龄,进入了固执期,这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说明第一次认识到真正的“我”,每一次说“我”或“我不”,都是在强化自我的存在,是对自己身份的认证,如果家长加以打击,孩子内在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个阶段,一般有六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压制,15岁时可能重演,孩子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我,那个时候的破坏力量更强大,情况更糟糕。

3岁时意识到“我”在这里,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自由地玩耍,这时需要适当的玩具,是进幼儿园的成熟时机,这个阶段虽然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但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3-5岁是幻想与想象的黄金时期,就像飘在空中一样,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她的工作就是玩,纯粹的玩。让她吃饭,她会说“我正在忙着呢”,正忙着玩。玩具应是未完成的材料,一块布,可以是娃娃,可以是吃的东西,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个时候孩子是在对生活的体验、自然的体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中进行的模仿和吸收的,内在越丰富,越能够在发展中创造出思考的能力。
4-4岁半,喜欢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喜欢和人交流,社会性增强,小朋友之间喜欢交换玩具,有一些协商啊、讨论啊之类的交往。
5-7岁,进入“微型青春期”,有点类似12岁那个阶段,不知道该玩什么,总觉得什么都无聊,以前好玩的可以是任意东西的布,此时认为:“不就是一块布嘛”,没意思透了,幻想的快乐离开了,看到了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充满了破坏感,可能持续2-3个星期或5-6个月。这个时候的孩子爱在一起交谈、喜欢批评别人。如果说3-5岁时感到一切都很好,生活在幻想的快乐王国,5-6岁时就没安全感,感受到“我”与周围世界的分立与界限。当度过这段时间后,幻想就会发展为想象力,想象力不同于幻想,它是先有这种想法然后再去找载体,可以在谈话中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去实现它。她可能会告诉你,她想做什么事,谁做这样,谁做那样,最后可能完成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这时的孩子渴望做现实中真正的事情:缝纫、木工、烹饪、园艺等等,不再满足于“过家家”等这些她们认为小孩子做的事情。
7岁进入换牙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这是思考能力发展的标志,伴随着换牙,腿更长了,更瘦了,准备进入学校参加一年级的学习。 

小孩子不可以看电视

星期六, 4月 14th, 2007

两岁以前的孩子不能看电视!华德福教育主张孩子9岁以前不应该看电视.

我在中学任教,据我校对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孩子所做的调查,他们都在幼年看了过多电视。

孩子在工作中建立意志,产生专注力,而电视带来的强视觉刺激,让大脑处于目不暇给、被动接受的状态,它耽误大脑主动建构意志。

美国研究学习障碍的小组发现,在低幼阶段,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与运动和自由玩耍相联系的,爬树、从山坡上滚下来,活动手指.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
研究还表明,低幼阶段的孩子使用电视和电脑,对他们的学习是具有破坏性和毁来性的。然而,电视、电脑入侵孩子们的情况很严重了,美国儿科协会宣布:2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能看电视和电脑,5岁后可接触,但建议最好9岁以后才有限度地接触。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会导致神经紊乱,是对大脑的破坏。

心 灵 池 塘 (李跃儿在一个有关争论“读经”运动的帖子中的发言)

星期三, 4月 4th, 2007

       搞这种教育的人刚一开始时拥有了活泼、积极进取、灵性、感受力等,就基本符合可培训的条件了,但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会毫无避免地承受心理和人格的考验。巴学园曾有一个老师,看上去美好而温柔,教育感觉极好,当她在理论和实践上升到一定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时,我们和她自己都发现,她童年的生活给她造就的心理与人格状态使她无法在这样的教育领域里再走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已成为那种拼命地将污水放进自己心灵池塘的人。

       我曾经给她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池塘,刚生下来时,每个人的池塘都是清澈的,由于童年生活的无法选择,使得池塘的主人形成了两种走向:

       一种是时刻保护池塘的清澈,绝不让污水流进,如果有污水流进,一定及时排出,使自己的池塘始终清澈并散发出甜美的气息。人们喜欢到这样的池塘边散步。由于池塘被赏识,池塘主人因此也会获得极大鼓舞,这种鼓舞会成为心理力量,使他(她)更加热爱生活在池塘边的人们。

       另一种类型,他(她)们似乎专门要将污水放进池塘,比如刻薄地寻找他人的不是,这些不是被找到后他(她)就会生气,生气使他(她)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使他(她)产生怨恨;怨恨就是污水,任何靠近他(她)的人都会被熏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会因为受不了而逃离,去寻找另外一块清澈的池塘,以至受其离开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会争相逃离。这类池塘的主人因为群体对他(她)的遗弃和不满,会更加不舒服,而且会反复思考造成不舒服不原因,大都将原因归结到那些不满的人身上,使他(她)的心灵池塘变得更加污浊,并长久留存。在他(她)承受不了孤独的时候,他(她)会再靠近人群,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如果这种人多了,世界上能够供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场地就会变少,渐渐地,人群就会变成苦难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诅咒污染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污水池。恶性循环,我们就会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

       如我们看到的许多论坛,一开始平和美好,父母们在一起本着学习而不是表现的精神,亲切地讨论和聊天,轻松自然,充满阳光。每个人都爱护他人,注意感受他们的心灵,回应他人的需求,经营美好的友谊。直到有一天,某个有心理、情绪甚至人格问题的人出现了,他(她)利用网上这块阵地发泄自己由不愉快和不舒服带来的情绪,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孩子、什么是好的教育,或对这些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加上他们较为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问题,无法将“事情”和“人”分开,又因为不断遭受反击的原因,他们不断怨声载道。很快,有一部分同类人或者因为还未入门不明真相的人便与他们聚在一起了,而互相支持和吹捧,去“迫害”那些他们所不喜欢但本质上比他们高出一筹的人。网络对于前一类人的价值要比后一类人的价值重要了许多,因为网络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还因为他们在心灵感受方面先天不足,所以就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去体察大家的不满,无法像真实世界那样体验到人群的离开。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网上骨干力量渐渐不再开口,新来的又不了解情况而被挟裹着共同在做污染工作。

       我们看到,许多好的育儿网大都是被这样毁掉的。就我和胡子的眼界所见到的,目前没有一个能够让我们感到满意的育儿网站。原因大概就是这样。不是中国人集体弱智,而是——只要是网站论坛,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经历一次次被污染、一次次被毁掉的战争。

      目前,我们的论坛正在经受这样一个时期,能否经受得住不被毁掉,要看爱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的努力程度。

       这是一个现代教育论坛,这里的人们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讨论正确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方法上面,而成熟的和好的,有一个标志,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儿童,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注重于儿童自我精神形式的建构,这些帮助内容包括:

       一、为儿童准备认识这个世界的材料和环境;

       二、为儿童准备能够懂得并能理解他们的成人,这些成人所成长起来的能力能够培养出一个幸福快乐成长到老的人,而不是把他送进理想的大学就算完成了任务的成人,如果一个人能达到轻松地学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机会,他必须获得以下的精神内涵:

        1、在自己精神护理获得满足之后,去感受和体谅别人。

        2、顺从和遵守人群原则。

        3、热爱世界,热爱人。

        4、很好的自律能力。

        5、适合于生存的智慧。

        6、能够将智慧实施的意志力。

        等等……

       而这一切,都是现代教育所关注并努力要达到的。中国的传统教育被发现缺少这些内涵之时,人们都在努力寻找。而我们发现,被西方发达国家证明并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这种尊重于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也是成功(起码目前是这样)。我们同时认为,目前兴起的读经运动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既然这个网是现代教育论坛,它的功能是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论坛上我们不欢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讨论,比如读经(这与宽容不宽容没有关系)。

       另外,这个网是一个美好而温馨的精神田园,供大家累了到这里休息,渴了到这里饮水,这里不欢迎那些带有个人欲望的斗争。如果谁发帖是为了给个人争取面子,或者争一席什么样的地位,那请你最好离开这里,因为,或许你在这里无法成功,或许你成功了,这个论坛也就被毁掉了。

       请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集体起来保护美好的东西,保护这片美好的池塘。

       无论是带自己孩子、还是搞教育实体,或者在这里发帖,最终都是一种心理和人格的展示,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李跃儿
                                                                                                                    发表于 20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