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德培训笔记
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d.php?tid=15527&extra=page%3D1
0-3岁 什么是“长大了”?“长大了”意味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个更高的“我”控制我们的行为。在幼年时,孩子的自我并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身体里,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逐渐地融入自我,慢慢地能把握住自己。孩子成长都有里程碑,在这个点上,孩子会有明显变化,不能逃避和遗漏。 从受孕那一刻开始,母亲的情况、状态、选择,以及母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出生的方式的选择,在家还是医院生产,经过产道的自然生产还是剖腹生产;哺乳的方式,妈妈亲自哺乳还是交给奶妈哺乳,或者是人工哺乳,都随时随地影响着婴儿。 小婴儿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世界,3个月时会翻身、抬头,对周围感兴趣。 爬,×交叉时,“我”进入了,许多孩子由于被过度保护,没有经历爬行期而直接开始学走,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来自于”爬”的缺失,不过在以后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弥补:经常做×交叉练习(如左右甩手走正步、音韵舞的∽,注:我觉得扭秧歌也类似),×交叉练习能帮助左右脑联系,集中注意力就是发现自我。 1岁时能够直立、走路也是重要的里程碑,行走的平衡过程就是“我”的逐渐展现,让孩子使用学步机、过早的儿童杠杆、学步绳都是让“我”进入的障碍。 1岁半时是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这时需要成人使用清晰的语言成为婴儿模仿的榜样,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多对孩子说话,不要用儿语。 直立行走让双手得到了自由,手作为肢体语言用于表达,婴儿渴望表达他的感受,当手的表达不能满足时,出现了语言,语言来自于走路;而当从单个的语音到两个单词以上的发音,就融入了婴儿的思考,思考从语言开始。所以孩子的发展规律应是:运动—感受—思考。正常的应该是走路先于说话,有些孩子出现语言问题可能就来源于早年走得不够,动得太少。 2岁时开始说“我要…”或者是“我不要…”,这是西方说的魔鬼年龄,进入了固执期,这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说明第一次认识到真正的“我”,每一次说“我”或“我不”,都是在强化自我的存在,是对自己身份的认证,如果家长加以打击,孩子内在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个阶段,一般有六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压制,15岁时可能重演,孩子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我,那个时候的破坏力量更强大,情况更糟糕。
3岁时意识到“我”在这里,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自由地玩耍,这时需要适当的玩具,是进幼儿园的成熟时机,这个阶段虽然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但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3-5岁是幻想与想象的黄金时期,就像飘在空中一样,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她的工作就是玩,纯粹的玩。让她吃饭,她会说“我正在忙着呢”,正忙着玩。玩具应是未完成的材料,一块布,可以是娃娃,可以是吃的东西,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个时候孩子是在对生活的体验、自然的体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中进行的模仿和吸收的,内在越丰富,越能够在发展中创造出思考的能力。
4-4岁半,喜欢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喜欢和人交流,社会性增强,小朋友之间喜欢交换玩具,有一些协商啊、讨论啊之类的交往。
5-7岁,进入“微型青春期”,有点类似12岁那个阶段,不知道该玩什么,总觉得什么都无聊,以前好玩的可以是任意东西的布,此时认为:“不就是一块布嘛”,没意思透了,幻想的快乐离开了,看到了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充满了破坏感,可能持续2-3个星期或5-6个月。这个时候的孩子爱在一起交谈、喜欢批评别人。如果说3-5岁时感到一切都很好,生活在幻想的快乐王国,5-6岁时就没安全感,感受到“我”与周围世界的分立与界限。当度过这段时间后,幻想就会发展为想象力,想象力不同于幻想,它是先有这种想法然后再去找载体,可以在谈话中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去实现它。她可能会告诉你,她想做什么事,谁做这样,谁做那样,最后可能完成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这时的孩子渴望做现实中真正的事情:缝纫、木工、烹饪、园艺等等,不再满足于“过家家”等这些她们认为小孩子做的事情。
7岁进入换牙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这是思考能力发展的标志,伴随着换牙,腿更长了,更瘦了,准备进入学校参加一年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