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4月 4th, 2007

读书

星期三, 4月 4th, 2007

阿蛮百天的时候蛮妈和蛮爸就给她买了书了。是那种硬板子的书,里面的色彩美极了。阿蛮对她的新书爱不释口,一看见就流口水。

蛮姥姥来的的时候,阿蛮快5个月了,有一阵蛮妈每晚睡前都跟阿蛮讲她的一本故事书(小豹子和蝴蝶的故事),还中英文双语讲述呢。阿蛮能否听懂很难说,不过,每天蛮妈把书拿出来放在床上的时候她都很兴奋。如此讲了有快一个月(至少两个星期),蛮妈终于忍受不了了,单方面中断了这个节目。阿蛮倒也没有意见。若干个月之后,蛮妈发现阿蛮对小老虎,小豹子和蝴蝶之类的图案非常感兴趣,每次见到都兴奋地指着嗷嗷叫,隐隐觉得这就是那时讲故事的功劳了吧。
后来,蛮妈办了社区儿童图书馆的借书证,阿蛮的读书生活才真正开始了。说起新加坡的社区图书馆,真是不得不多赞几句。里面跟个幼儿园似的,除了没有玩具。墙上,柱子上都是卡通画,除了高高矮矮分类不同的各色图书,还有几张矮桌子和相配的矮椅子,就像小矮人的家具一样。蛮妈坐着都觉得满舒服,可惜小人坐在椅子上脚还够不着地面。不过,即便如此,阿蛮也喜欢坐在椅子上。各种的书,有小到巴掌大的,有大到比杂志还大一倍的,英文的,马来文的,印度文的还有中文的。内容有传统的童话故事,有看图识字(字母),有学习颜色,数量,日常用品的,还有科普读物,甚至蛮妈还看过一本厚达450页的圣经(当然,里面大量的画,每页只有一句话,要不蛮妈才不敢看呢)。
为了培养阿蛮的读书热情,也同时学习知识,爱学习的蛮妈一开始借过不少科普类的读物,比如讲熊的种类,习性,繁殖,湿地的植被,动物分布之类的。后来因为内容艰深(可知蛮妈的虚假学习热情),多数翻番就还了。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蛮妈还借过名画鉴赏之类的书,可惜看完还是无法领悟毕加索的妙处,同时还要担心阿蛮的野蛮操作(那些书都是软页的),后来再也不借了。之后,蛮妈总是借硬版书了。学习色彩,对照日常生活用品,动物之类的。不过,阿蛮除了对书里有小狗小猫小鱼小鸟之类的有兴趣外,其他一律忽视。一喊她看书,她就翻翻翻,翻到一张有狗的,喜笑颜开,用手指给你看,嘴里汪汪汪叫几声,等你夸了她,立刻走人。看来,现在培养她爱书为时尚早吧,蛮妈安慰自己。
过年之后,蛮妈随便给她借了套小熊的书。没想到,阿蛮对其中的一本超感兴趣。那是讲小熊一家的,熊奶奶作面包,熊爷爷做碗,熊叔叔钓鱼,等等等。蛮妈每次给她一页一页的讲,她都不捣乱,很认真的看和听,还时不时指指画里的小东西让蛮妈叫出名称。这本书让她学会的一个词是打鼓,虽然她的发音不是打鼓,而是打更。那是两个熊表弟和熊表妹在打鼓,阿蛮每次看到这一页都很激动,学着做打鼓的样子,嘴里喊着,打更打更打更!蛮妈看那架势总有抑制不住要给她买个鼓的冲动。有一次蛮妈又在给阿蛮讲这个书的时候,讲到熊奶奶做面包,阿蛮没有指画里的面包,而是指了指厨房,蛮妈楞了一下立即醒悟,“哦,蛮奶奶在厨房做饭!”,阿蛮想说的话被猜中,非常高兴,使劲的点点头,嗯嗯嗯。蛮妈立即表扬了她,阿蛮顺杆爬的给自己鼓掌。也许是因为这本书让她学会了新词?受到了赞扬?阿蛮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让蛮妈讲一遍。蛮妈希望她的爱书热情这个时候开始被培养出来。

心 灵 池 塘 (李跃儿在一个有关争论“读经”运动的帖子中的发言)

星期三, 4月 4th, 2007

       搞这种教育的人刚一开始时拥有了活泼、积极进取、灵性、感受力等,就基本符合可培训的条件了,但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会毫无避免地承受心理和人格的考验。巴学园曾有一个老师,看上去美好而温柔,教育感觉极好,当她在理论和实践上升到一定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时,我们和她自己都发现,她童年的生活给她造就的心理与人格状态使她无法在这样的教育领域里再走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已成为那种拼命地将污水放进自己心灵池塘的人。

       我曾经给她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池塘,刚生下来时,每个人的池塘都是清澈的,由于童年生活的无法选择,使得池塘的主人形成了两种走向:

       一种是时刻保护池塘的清澈,绝不让污水流进,如果有污水流进,一定及时排出,使自己的池塘始终清澈并散发出甜美的气息。人们喜欢到这样的池塘边散步。由于池塘被赏识,池塘主人因此也会获得极大鼓舞,这种鼓舞会成为心理力量,使他(她)更加热爱生活在池塘边的人们。

       另一种类型,他(她)们似乎专门要将污水放进池塘,比如刻薄地寻找他人的不是,这些不是被找到后他(她)就会生气,生气使他(她)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使他(她)产生怨恨;怨恨就是污水,任何靠近他(她)的人都会被熏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会因为受不了而逃离,去寻找另外一块清澈的池塘,以至受其离开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会争相逃离。这类池塘的主人因为群体对他(她)的遗弃和不满,会更加不舒服,而且会反复思考造成不舒服不原因,大都将原因归结到那些不满的人身上,使他(她)的心灵池塘变得更加污浊,并长久留存。在他(她)承受不了孤独的时候,他(她)会再靠近人群,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如果这种人多了,世界上能够供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场地就会变少,渐渐地,人群就会变成苦难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诅咒污染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污水池。恶性循环,我们就会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

       如我们看到的许多论坛,一开始平和美好,父母们在一起本着学习而不是表现的精神,亲切地讨论和聊天,轻松自然,充满阳光。每个人都爱护他人,注意感受他们的心灵,回应他人的需求,经营美好的友谊。直到有一天,某个有心理、情绪甚至人格问题的人出现了,他(她)利用网上这块阵地发泄自己由不愉快和不舒服带来的情绪,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孩子、什么是好的教育,或对这些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加上他们较为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问题,无法将“事情”和“人”分开,又因为不断遭受反击的原因,他们不断怨声载道。很快,有一部分同类人或者因为还未入门不明真相的人便与他们聚在一起了,而互相支持和吹捧,去“迫害”那些他们所不喜欢但本质上比他们高出一筹的人。网络对于前一类人的价值要比后一类人的价值重要了许多,因为网络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还因为他们在心灵感受方面先天不足,所以就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去体察大家的不满,无法像真实世界那样体验到人群的离开。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网上骨干力量渐渐不再开口,新来的又不了解情况而被挟裹着共同在做污染工作。

       我们看到,许多好的育儿网大都是被这样毁掉的。就我和胡子的眼界所见到的,目前没有一个能够让我们感到满意的育儿网站。原因大概就是这样。不是中国人集体弱智,而是——只要是网站论坛,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经历一次次被污染、一次次被毁掉的战争。

      目前,我们的论坛正在经受这样一个时期,能否经受得住不被毁掉,要看爱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的努力程度。

       这是一个现代教育论坛,这里的人们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讨论正确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方法上面,而成熟的和好的,有一个标志,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儿童,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注重于儿童自我精神形式的建构,这些帮助内容包括:

       一、为儿童准备认识这个世界的材料和环境;

       二、为儿童准备能够懂得并能理解他们的成人,这些成人所成长起来的能力能够培养出一个幸福快乐成长到老的人,而不是把他送进理想的大学就算完成了任务的成人,如果一个人能达到轻松地学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机会,他必须获得以下的精神内涵:

        1、在自己精神护理获得满足之后,去感受和体谅别人。

        2、顺从和遵守人群原则。

        3、热爱世界,热爱人。

        4、很好的自律能力。

        5、适合于生存的智慧。

        6、能够将智慧实施的意志力。

        等等……

       而这一切,都是现代教育所关注并努力要达到的。中国的传统教育被发现缺少这些内涵之时,人们都在努力寻找。而我们发现,被西方发达国家证明并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这种尊重于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也是成功(起码目前是这样)。我们同时认为,目前兴起的读经运动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既然这个网是现代教育论坛,它的功能是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论坛上我们不欢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讨论,比如读经(这与宽容不宽容没有关系)。

       另外,这个网是一个美好而温馨的精神田园,供大家累了到这里休息,渴了到这里饮水,这里不欢迎那些带有个人欲望的斗争。如果谁发帖是为了给个人争取面子,或者争一席什么样的地位,那请你最好离开这里,因为,或许你在这里无法成功,或许你成功了,这个论坛也就被毁掉了。

       请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论坛的网友们,集体起来保护美好的东西,保护这片美好的池塘。

       无论是带自己孩子、还是搞教育实体,或者在这里发帖,最终都是一种心理和人格的展示,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李跃儿
                                                                                                                    发表于 2005-11-14